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環保年度報告
2018-04-28
4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會議審議國務院關于2017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人大常委會委員和代表們提出了很多建議,簡要摘錄:
1、去年兩項約束性指標未達標,委員替今年能否完成捏把汗。
4月25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2017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去年PM 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比例、劣Ⅴ類水體下降比例等指標都超額完成。但是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和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未達標。未達標的兩項是重要的約束性指標,是應該具有約束力的,報告中沒有提及為何不達標,為什么沒有了約束力,今年如何采取措施,這些另委員代表們感到擔憂。
2、建議拿出實質性舉措,關注環境污染新因子。
污水治理中總磷,總氮是兩個主要因子,農藥化肥是其主要來源,需要拿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另外,臭氧可能成為大氣污染的新因子,要找出愿意,加以整治。
3、快遞垃圾問題歸誰管?
日趨發達的快 遞,物流領域,大量的垃圾應該誰負責?有人說交通部負責,因為送貨車能隨時查到,生態環境部就不需要負責嗎?這是屬于環境問題吧。面對這個問題要盡快分類,管理。
4、農村生活垃圾“圍村”,建議建立垃圾收集系統。
農業的面源污染、廢棄物污染和土壤污染問題嚴重,環保部門要重視起來。
更多問題:
5、“不能讓保護者吃虧”,建議落實生態補償機制。
6、國務院第三份治污,“答卷”有何新變化?
7、“報告不回避問題”,不一味例舉成績。
8、生態環境部新組建后一次作報告。
9、初稿經環資委“預審議”,多項建議被采納。
10、怎樣增強人大對環保的監督力?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會議的召開,讓身為環保人的我們有喜有憂,但是喜悅占了大部分。憂的是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依然嚴峻,有些甚至還不知道起因和來源,面對一個全新的未知的環境問題,是否有方法去應對呢?還有那些長久的問題,是技術和設備不到位還是有其他因素的干擾呢?喜的是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也加入到組織,監督環保的工作中來了。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人都參與其中,可以更好地發現環境問題,集思廣益提出更多解決方法。
上海泰譽環保公司相信今年的環境改變將會更明顯。去年我們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環境指標,今年毫無疑問在各方面都比去年有了長足的進步,政策法規更完善,執法隊伍更專業嚴格,打擊環境違法問題更迅速,中央督查持續高壓。泰譽環保也將跟隨環保部腳步,提高自己,做出更好的旋流剪切曝氣器,服務大眾。